我院自2月24日正式启动线上教学以来,在校院领导高度重视和全体教师齐心协力下,知识在云端有效传递,确保了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同质等效,促使我院前两周的教学任务按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教学不缩水”的目标圆满完成,所开课程门次100%完成线上教学,开创了我院本科教学的新局面。
3月1日学校召开教学工作例会,会上,教务处对各院教学第一周涌现出的线上教学优秀教师进行了表扬。我院王倩茹、柴雪,王宗磊、董建勇、郭海燕、张春香等老师受到表扬。
为及时总结经验,给广大教师提供学习借鉴实例,现推广和分享部分教学效果优秀教师的经验做法,期望广大教师继续发扬战绩,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充分挖掘利用好智慧教学工具的功能,不断完善线上教学工作。
1、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多平台网络教学模式——王倩茹
William Hill中文教师王倩茹老师主讲《比较政治制度》《行政学原理》两门课程。经课前测试与调查在线教学方式,确定授课使用“腾讯会议直播+雨课堂测试+慕课资源补充”的模式。与学生建立课程QQ交流群,用于告知教学安排,发布学习任务,公示学习情况等师生交流活动。学生课前接受并预习老师发布的教学资料、阅读任务、然后带着问题参与直播,直播采用腾讯会议师生共享屏幕播放PPT课件,教师同步进行讲解。
王倩茹老师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根据网络学习的特点适度调整授课方案。首先,在直播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加强与学生的实时交流,把腾讯会议的聊天栏置顶到共享的PPT页面上,可以一边上课,一边关注学生的互动,不断地跟学生交流,对学生提出问题,等待学生的回答,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展开后续的教学,避免直播中老师唱独角戏的尴尬状况。同时,王老师考虑到学生的网络状态不稳定的因素,为弥补腾讯会议不能回放的缺陷,她提前录制PPT有声课件,便于学生课后复习,也便于学生能够更容易复习回顾时把握住课程的重点。王老师的网络授课是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核心,在授课方式、授课内容、课后交流、作业、测试等方面采用学生乐于接受,方便学习的角度进行适度的调整以适应当前网络教学的环境,保证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William Hill中文日报表(学生)也表明,王老师采用的录制PPT有声课件深受学生欢迎。老师认真备课,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且用更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
《比较政治制度》课程直播中的王倩茹老师
2、师生共同努力,网络用语“扣1扣2”让课堂活起来——柴雪
柴雪老师主讲的《质性研究方法》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的研究方法课程,对学生的实地研究和田野调查的研究非常高。本次因为疫情的影响,需要采用线上网络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在进行教学准备时,柴雪老师已经通过各种在线教学平台进行多方比较,最终选定北京大学《质性研究方法》(国家级精品课程)作为本课程的辅助教学材料,同时根据慕课的特点对教学内容和课程编排进行了新的设计,将所有的课时安排、教学材料以及课本教材等内容发布在石河子大学综合在线教育平台上,供学生随时查阅。在每节课上课前,提前公布本节课时间安排。基本都按照【检查上节课慕课学习情况(5分钟)——慕课知识点学习(40分钟)——钉钉直播解答慕课当中的难点和疑点(15分钟)——钉钉直播课程本章节重难点内容(30分钟)】的节奏进行教学。同时每天都有小作业,两周一次小测验来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根据目前的小测试结果来看,情况良好。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语言特点,用“主播已就位”、“听懂请扣1,听不懂请扣2”、“666刷起来”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学生进行广泛、良好的互动,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质性研究方法》课程直播中的柴雪老师
3、交互式学习,让学生爱上线上教学——张春香
张春香老师主讲《导游业务》课程,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努力消除冰冷屏幕隔离的感受,加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在QQ课堂直播时坚持“3-5分钟互动1次”的原则,并视情况采取“PPT讲授+播放视频+测验+案例讨论“等多种方式穿插进行。所有同学都可在讨论区随时自由发言,针对发言内容教师即时反馈。针对每堂课重要知识点,都设有1选择测验题,以此来掌握学生的听课情况并为平时成绩认定奠定基础。在课堂中及课后休息时间,就学生比较关心的导游资格证考试、书籍推荐、实习等话题进行讨论,拉近老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课后也随时和同学们展开互动沟通,并根据上课数据与学生单独谈话等,希望学生真正把老师当成朋友,积极地参与课程学习。
《导游业务》课程直播中的张春香老师
4、将多种教学资源融入直播课堂,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王宗磊
王宗磊老师主讲历史专业选修课《器物学专题》。为保证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学习效果,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像资料和实物资料,为开展线上直播教学作了较充分的准备。
在上课前,给学生推荐中国文物信息网、古陶瓷艺术、故宫博物院等专业网站,并布置课下思考题,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在上课时为学生展示古器物的图片和相关视频资料,还原古器物出土的考古现场背景,加深学生对古代文物的印象和理解。此外,还通过展示收集的古代石器、陶器等实物资料,提升学生对古器物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音像资料和实物资料,设计了考察知识点的测试题,利用QQ群的投票工具,通过学生的现场观察和投票回答,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通过语音或留言对不同意见开展讨论。
总之,通过将不同的教学资源融入到在线直播课堂中,为学生创造参与课堂学习的条件,培养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
《器物学专题》课程直播中的王宗磊老师
5、选好平台,重构教学过程——董建勇
董建勇老师是一位从教20多年的老教师,本学期教授公选课《中国通史》。虽然此课程已经开设十余年,但寒假期间董老师仍然认真备课,精心制作精美的PPT课件。
得知学校即将开展线上教学后,他积极、高效地参加校院组织的各种直播培训,并在课前建立QQ课程群,告知学生教学安排,上传相关教学视频和参考书。经课前测试,确定使用以钉钉直播为主,QQ群为辅的直播授课模式。他提前将《中国全史》等参考书上传到大学在线教育综合平台,供学生预习和拓展知识。直播教学所用的PPT课件多采用图、表的形式,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让学生的思路跟着内容走。与此同时,将提问环节设计穿插到讲课过程中,学生可语音或在在聊天框内输入文字回答问题,从而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
《中国通史》课程直播中的董建勇老师
(William Hill中文教科办供稿)